绿精灵(Green man)
我想诸位都已经注意到有人正在看着我们了。是的,就是左上方那位从枝叶间探出头,脸上被树叶覆盖,嘴里 生长出枝条的先生,他就是我将要为大家介绍的绿精灵。您想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呃,恕我冒昧,您的眼睛是不是 ……哦,您是说除了这张脸?嗯,我不得不说您的思维十分敏锐,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您这个问题也正是现在众 多神话学家、民俗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不过到现在也没人准确说出绿精灵的样貌–除了这张脸。
稍微翻看一下资料,我们就会发现,这枝叶覆盖的脸是凯尔特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经常出现在他们寺庙和墓 碑的图案中。尽管如此,但这位远古精灵并不是专属于凯尔特传说的,他的足迹可谓遍布世界。在印度宗教中他被 简单的称为“绿物”,在古巴比伦他的名字是“塔木兹”,在欧洲大陆他是“绿乔治”。而在不列颠群岛,他有许 多名字,比如我们现在所用的“绿精灵”,和欧洲大陆相同的“绿乔治”,除此以外还有“绿杰克”、“树丛杰克 ”、“森林之主”等许多名字。很多人还把他和亚瑟王故事中的绿骑士联系在一起。也有人说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 俄尼索斯就是绿精灵的前身,因为这位荒原之神总是戴着面具,头顶葡萄滕和常春藤编成的冠冕,看上去酷似绿精 灵那张枝叶覆盖的脸。更有甚者认为居住在谢伍德森林里的侠盗罗宾汉……哦,还是让我们说一些更可信的话题吧 。
根据已知的资料,绿精灵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公元2世纪罗马神庙的列柱上。几乎在同一时代,印度拉贾斯坦邦 的神庙雕刻中也出现了他们的影踪。接着不知为何他又融合到基督教的雕刻风格中,跟教堂一起散播到整个欧洲大 陆。
除了古老的神庙、墓碑,绿精灵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欧洲的各种春季庆典中。在英国的港口城市黑斯廷斯,每 年春天都会举行名为“杰克”的游行庆祝活动。在庆典上,一名男子将扮演绿杰克。他身穿布满树叶,高逾2米的 服饰,戴着面具和花冠,令着游行队伍穿过城市。与他同行的是几个身着绿衣,连头发和皮肤都染成绿色的男子; 还有一位手捧鲜花,全身皆墨的年青女孩。在他们的周围是跳着英国传统民间舞蹈–莫里斯舞和木鞋舞的舞者。 整个庆典将在城外森林中的一座小丘上结束。莫里斯舞者们会挥动手中的木剑,向绿杰克砍去。我们可怜的树精将 倒在地上,以示死去。等一首庄严肃穆的祭奠诗念完后,欢呼的人群会一拥而上摘取杰克身上的叶片–拿到叶片 意味着一年的好运。
类似的春季庆典在欧洲的许多地方都会举行。在这些庆典中,最后杀死绿精灵的仪式是最关键的环节……啊, 您觉得这太残忍,太野蛮了吗。是啊,是啊,我也对这种毫无秩序,一拥而上的粗鲁行为非常不满。您看,象我这 么瘦弱的人,是很难……什么,您是说杀死绿精灵太残酷了。哦,关于这个问题,请容我向您解释,正如受人尊敬 的民俗学家詹姆斯·弗雷泽爵士所说“杀死一个树精,通常意味着它将以更年轻更有活力的姿态苏醒或是复 活。”
所以您看,尽管没人能确切说出绿精灵传说的起源–现在已完全没有文字资料可以说明他在早期宗教中代表 了什么。也没人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基督教会把这个远古精灵的图案融入到自己的建筑雕刻风格中去。不过大部分 的民俗学家都把绿精灵与复苏和新生–正如大自然最基本的功能一样–联系在一起。我想这也是他成为基督教 中象征重生的圣像的原因吧。
在众多学说中最著名的一个是将绿精灵的传说和大地母神联系在一起。在这里,大地被看作是一个生命体,称 作至上之母。而绿精灵是与之相对映的男性部分,象征着无法抑止的生命力。他表达了人与植物的和谐统一,体现 着自然神秘的法则。
绿精灵通常都住在橡树–这种长生的树木在神话传说中常被描绘成世界树或生命树–中。诸位可以想象一 下,在那茂密的橡树林中,您沿着一条饱经岁月磨砺的古早小径蜿蜒而行。林中的雾气开始升上来,先是没过了您 的鞋,接着漫到了您的小腿,最后像个膜一样把您全包了起来。然后您会发现这不是什么粘稠的雾气,而是白色的 光芒,一闪一闪得像个诡异的心脏在跳动,您以前从没这么强烈地感觉到大自然是一个活生生的东西,交织着各种 力量。您意识到前面不远处有张脸在注视着您,这张脸被布满枝叶,眼睛向上斜挑着,嘴巴向下咧,扭曲的枝桠从 嘴角探出仿佛公羊的犄角……您觉得有点冷?呃,我就知道用斯蒂芬·金的风格写导游词不是个好主意……
恩特(Ent)
我已经带大家看过了许多远古精灵,下面让我们去瞧瞧木族的新成员–由可敬的J·R·R·托尔金教授创作出的树人恩特吧。
您说在绿精灵之后应该是非洲科萨人传说中的树精亨汀和吠陀文化中的宛纳蒂维特斯?什么,什么,还有居住在巴布亚的马塔给给?您确定吗?嗯,这是什么?我们旅行社的宣传单……这就对了,您看在右下角的小字不是写 明,这三个景点已经暂时关闭了吗,当然如果您愿意再付……您说这是欺诈!哦,天哪,这话太可怕了,您一定要 听我解释。鄙公司之所以暂时关闭了这条路线,完全是因为那些地方最近出现了一种传染性很强怪病,患者会高烧 、干咳、呼吸困难……好吧,如果您坚持要去……哦,您已经理解了?我就知道您是有修养的绅士。还是跟我一起 去看看那些生活在中土世界的神奇木族–恩特吧。
我想看过奇幻史诗巨片《指环王2–双塔奇兵》的人,一定对里面树人打败术士萨鲁曼,水淹伊森加德堡的 场面记忆犹新。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恩特们又是吼,又是叫,又是呜呜吹号,直震得石头开裂,掉落下来。他 们像狂风一样,一轮又一轮猛捣奥桑克的岩石,推倒柱子,将巨石扔进通风道里,耍起大石块来就像扔树叶。”
在托尔金的神话世界中,恩特的诞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在中洲还是漆黑一片的时候,大地之神奥力创造 出了矮人。他害怕其他神祗的责备(因为创造子民是万物之主伊卢瓦塔才有的权利和力量),所以并没有告诉他们 。后来,奥力的妻子丰产女神雅梵娜知道了这件事,她非常担心矮人们会伤害她创造出来的花草树木。她对奥力说 :“你在成功(指创造矮人)前向我隐瞒了这个想法,所以你的孩子对我所热爱的事物没有什么感情……将有许多 树木被他们的无情铁斧所咬噬。”在雅梵娜所创造的所有生灵中,树木是她的最爱。她非常希望,树木可以“为所 有生根的造物说话,去惩罚那些伤害它们的东西。”伊卢瓦塔知道了她的愿望,同意了这个请求,他说:“当子民 们醒来时,雅梵娜的愿望也将苏醒。它会召来远方的灵,这些灵穿过科尔瓦(动物)和奥尔瓦(植物),有些便留 在其中。他们是可敬的灵,而他们的怒火也将被众生敬畏。”就这样牧树人恩特诞生了。如同能将石块变成碎屑的 树根一样,恩特生来就克制石头。攻打伊森加德堡时,树人那种摧枯拉朽的力量就来自与此。
至于这些恩特的原型到底源自何方,我很难给您一个准确的答案。托尔金曾在信中提起,树人的灵感来自莎士 比亚戏剧《麦克白》,在这部戏中有战士乔装成树木去攻打敌人的城堡的情节。他也曾说过树人征服伊森加德堡的 故事,有一部分灵感是来自古代诗歌《遗迹》,这是一首关于古罗马浴堂的诗。其中暗示那些工艺水平远远高于诗 人所生活时代的建筑原本是“巨人们的古老杰作”。它们由巨人修建,最终被时间所摧毁。在这里,托尔金将诗中 的巨人变成了自己的巨人–要知道“恩特”这个名字在古英语中本身就是巨人的意思。除此之外许多评论家和爱 好者也为恩特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源头。有人说他们与古威尔士诗歌“树木之战”中的树木战士如出一辙;也有人说 恩特的故事辉映着凯尔特文化对树木的热爱与尊崇。
有点头晕是吗?好吧,简而言之,织就这张挂毯的丝缕无论来自何方,但最终让它熠熠生辉的是托尔金教授伟 大的思想和创造力。他对恩特的礼赞,让我们看到一个生活在乌烟瘴气的现代都市的学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 。
好了,关于树木巨人的传说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是本次旅行的最后一站。
中国传说中的木精怪
说到中国的树精,我想诸位一定马上联想到《倩女幽魂》中那个阴阳怪气的百年树精姥姥吧……您只记得小倩 ?
这样也好,我也就不用费时费力来校正您的错误观念了。说实话《倩女幽魂》的原着《聊斋志异·聂小倩》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百年树精,有的只是个不值一晒的小鬼而已。不过,如果树妖姥姥真如电影中所说的只有百 年道行,那……嗯,还是先给大家看一些数据吧。
东晋葛洪所着的《抱朴子·对俗篇》有记载“千岁松柏,四边枝起,上杪不长,望而视之,有如偃盖, 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犬,皆寿千岁。”《述异记》说:“千年木精为青牛。”宋朝李昉的《太平御览》也引《玄中记》说:“千岁树精为青羊,万岁树精为青牛,多出游人间。”
您看看即使修炼千万年,也不过就是个牛羊之流。至于百年树精……您说从外观看不出它们的法力高低?
那好,这里还有一条记载。《古小说勾沉》也引用过《玄中记》的一个故事,说汉桓帝出游河上,有青牛从河 中出现,被太尉用斧杀死,并说:“此青牛是万年木精也。”
嗯,诸位都是明白人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那个百年树精吗……大家一起鄙视它。
我国地大物博,生物种类繁多。这木精吗,当然也不是只有青牛青羊这几种门类。《抱朴子·登涉篇》 就曾记载“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太平广记》中也有一则记载说吴先主时,陆 敬叔为建安太守,他的院落中有一棵大樟树,枝叶覆盖,占地甚广。陆敬叔不喜欢这棵树,便找了人来要砍掉它, 几斧下去,忽然树中冒出血来。陆敬叔觉得很奇怪,让人继续砍下去……您别激动,这不是在希腊,从树里冒出来 的也不是美丽的少女而是一个人面狗身的妖怪。这陆敬叔不愧为一郡太守,着实见多识广,当时就对从人说道:“ 此木之精,名‘彭侯’。”接着便把这木精煮了,大家分而食之,据说味如狗肉。
嗯,您不用怀疑,确实是分而“食”之。唉,看来您对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还是不甚了了啊。既然妖怪可以吃 人,为什么人就不能吃妖怪呢?比如您手里这盒饭……啊,不,是比如,比如说《山海经》吧,几乎在每个奇妖异 兽的条目后面,都注明了它的食用价值。其实您仔细想想就会明白,在那个年代,人类与自然界是一种竞争关系, 所以说弱肉强食也很正常,说不上什么残忍不残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