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时,怎么写出好的视角转换?

三春登场众人坐定,到贾母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这中间要提及黛玉之母之前的许多事,安慰贾母时不可能所有人依旧静默。

这个时候如果区详细描写,不可避免的会导致视角混乱,于是便干脆将这里的内容以’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一笔带去。

这是第二个锁住视角的技巧。

众人’观’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如果按照现实情况来说,不可能出现每个人看人的想法都一样的情况。

但如果想要在这里锁住视角,便要将众人视角’统一’,形成一致的’意见’、’见解、’观点’作为’众人’这个视角的表达。

这句话后面有一个’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

这句话谁说的,不知道。因此读者下意识就默认为’众人’之中的某一个人说的,视角就不会因此锁定到某一个人身上。

反过来说,如果这里改成’大舅母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便等于说将大舅母从众人中单独划分了出来。

这样不仅平白就多了一个人物视角,同时也将对话转变成了’黛玉’和’大舅母’之间的对话。

贾母之后再加入进来,立即就从你问我答变成了多方对话,对视角的掌控难度自然增加。

这是第三个锁住视角的技巧。

视角转换的问题,本身要着眼于所写的’内容’。

例子中有一句话:“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如果将这段话中的’冷子兴所云之’去掉,改成”此即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立即就会变成了以’作者’身份进行说明。

我们将删去’冷子兴所云之’重新代替原本内容,这段话就变成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

此即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

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这句话非常短,甚至不注意一眼就扫过去了,但如果你不是那么笼统的读,在这段话读到’此即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就会因为视角的问题感觉明显的停顿一下。

因为下意识会觉得这地方稍微有些别扭,不是那么顺畅。硬要形容的话,就是觉得这好像不应该是林黛玉该说的话,不该是会出现在这里的话。

只此一句都会觉得别扭,那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出现很多个这样的感觉呢,届时不管读者是细度还是略读,都会有种磕磕绊绊的不适感,严重影响阅读的流畅性和代入感。

视角方面需要注意的大概就三点。

1 2 3
1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